總結顛覆式創新的各種成敗案例,可以看到顛覆式創新具備如下特征:
(1)非競爭性
所謂非競爭性是指顛覆式創新(無論是新市場的破壞還是低端市場的破壞)并不與現有主流市場競爭者爭奪用戶,而是通過滿足新的現有主流產品的“非消費者”來求得生存與發展。當顛覆式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新產品的性能提高就會吸引現有主流市場的顧客。這種顛覆式創新不會侵犯現有主流市場,而是使顧客脫離這個主流市場,進入新的市場領域。
(2)初始階段的低端性
顛覆式創新與維持性創新立足的市場基礎大不相同,一般而言,顛覆式創新立足于低端市場,而維持性創新占據的往往是高端市場,這一點反映出了顛覆式創新的本質。如果顛覆式創新一開始就立足于現有的主流市場,那么這種創新就變成了維持性的了,即維持現有市場在位者的創新。也正因為顛覆式創新在初始階段的低端性,才使得它被現有主流市場的競爭者所忽略,采用顛覆式創新的新進入者才能夠避開現有高端市場的激烈競爭,從而成長壯大。
(3)簡便性
簡便使得使用者變得更為廣泛,并使產品的價格更加低廉,從而讓更多的人能夠用得起,這為顛覆式創新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條件,避免了過早地夭折。同時,簡便也使得現有主流市場的競爭者對顛覆式創新不屑一顧。另外,簡便性也為創新的市場擴散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操作如果過于復雜將不利于創新在產業中的擴散,這一特點實際上指出了顛覆式創新生存和發展的市場基礎。
(4)顧客價值導向性
顛覆式創新要能夠幫助顧客更好地完成工作。這表明了顛覆式創新的價值所在,即幫助顧客創造價值,以顧客價值為導向。缺少這一點,顛覆式創新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顛覆性創新的三步走策略:由創新產生的顛覆,源于在位企業的想當然,自認為所做的就是“市場”想要的;因為這些企業往往用現有客戶界定一類產品的市場,并以現有競爭對手作為產品改進的參照系;但是下述顛覆性創新模型說明,挑戰者剛開始會用“檔次低于”現有企業的創新產品來滿足低端邊緣消費者需求,從而在市場上站穩陣腳,同時改變了市場價值結構,然后逐漸改進,直到產品“剛好”,最終成為新的主流市場主力;因為在多數成熟市場,現有產品的性能都超過大部分客戶真正所需,從而帶來較高的成本結構,如若在市場上有價格更低的同類產品,主流市場人群就沒必要買價格更高的產品;互聯網的核心是雙向溝通,在互聯網時代你可以找到每一個角落里最奇怪的個性人群,找到之后就可以為他設計出小眾的,但是針對性極強的產品,產品會根據用戶的需求改進,進行快速迭代,進而無限的去符合目標人群;整個過程可以分為三步走:
首先,用“邊緣產品打邊緣人群”。需要在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找到散布在各個狹小角落里的個性人群。比如小米剛開始利用互聯網來吸引米粉成為最初的產品“米U”的使用者,也就是最初的邊緣人群。
其次,用“主流產品打邊緣人群”。小米1代出來了,價格1999元,這是主流產品,雖然也不便宜,但是頂配,是發燒級,所以邊緣人群立刻被點燃;
最后,“主流產品打主流人群”。小米公司現在紅米的出現,全中國都被點燃,就是前兩步驟積累的效果。
下一篇:俞敏洪的領導力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