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創業方向并不是一件一勞永逸或者一蹴而就的事情,第一個切入點很重要,但如果切入點沒有預期那樣大的機會也不必過于失落,一個成功的企業必然要時常以現有資源和業務為依托,進行再次創新,方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來源 /(
騰訊創業 qqchuangye)
如果我們把“找到創業方向”作為一個目的地,那么通常來說,通向這個目的地的路有兩條,也可以稱其為兩大派別,一曰經驗派,一曰邏輯派。
“經驗派”,顧名思義,有點streetsmart的意味——認知來源于過往的經驗,無論是別人的還是自己的。他們走的通常都是前人走過且證實可行的道路。
經驗派又有兩個分支,一是“向別人打聽”,二是“靠自己實踐”。
“向別人打聽”并不是隨便漫無目的的閑聊天,而是帶有一定目的性的。一般是就自己關注的或者聽別人說有機會的行業,向一些行業相關人士進行討教,深入了解該行業目前狀況(是否是門好生意、進入門檻高嗎、目前行業發展到了哪個階段、競爭狀況如何、行業頭部企業是如何運作的等等),判斷與自己的現狀(能力、資源等)是否相匹配。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你的朋友里有馬云、雷軍這樣的人,能給你非常有高度的經驗輸入,是非常有價值的。這種方式創業的事例很多,通常是一個又一個的熱潮,比如做微信公眾號、做各種線上導流、做棋牌游戲、做各種自媒體的賬號等。
“靠自己實踐”簡單地說就是從事與自己原本行業相關的創業,直接將自己過往積累的經驗拿來使用。比如原來做FA的,出來創立一個FA公司,或者原來在餐館工作的,出來開一個餐館。
這兩種方式都屬于“經驗派”。
“邏輯派”的認知則建立在大量的市場研究和理論之上,他們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和分析,去論證一個行業是不是存在足夠大的市場機會。互聯網創業里面有不少是這樣的方式。他們一開始去做的事情很多都是沒人做過的,他們之所以敢去,就是因為有邏輯的支撐,論證得出這個東西將來可能是大機會。
這兩種方式可能通向同一個結果,只是前進的路徑不同。比如說同樣做餐飲,一種做餐飲是經驗派,我覺得現在好做、別人做得也很好,所以我去做;還有一種做餐飲,可能他的出發點是人們收入水平越來越高,數據和市場調查證明人們對于一個200-300價位、食材很好、又比較實惠的餐飲會喜歡,所以決定開一個這樣的餐館。
這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并無高下之分。
經驗派走的因為是已經被驗證可行的道路,所以成功的幾率會高一些;但同時,這也是大家都能看到的方向,必然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且很難做到行業領先的位置。更大的風險來自于很多時候,經驗是有時效性的,在昨天還管用的經驗,未必適用于今天;或者進入該行業的最好時機已過,先進來的人可以吃肉,后面的跟著喝湯;而當你想進的時候,連湯可能都沒有了。比如采煤、淘寶店、微信公眾號,后面進來的人很大一部分只是跟風而已,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回報。
邏輯派要走的路因為從來沒有人走過,是你構想出來的,前路顯得更加渺茫,路上也充滿了各種無法預料的障礙和危險,失敗的幾率比較高。但一旦成功,非常有機會做成一個特別大的生意,成為行業領軍的企業。另一方面,客觀來講,對一個已經被驗證可行的方向,再從頭進行邏輯推導,并不是一個好的方式。
通過經驗進行的創業和借由邏輯進行的創業所需要的團隊能力和方法論并不相同。
前者你要做的是執行力強一些、聰明一些,你未必需要一些做新事的創新的方法論;但后者是一個自己去構想出來的事情,雖然是有事實基礎的,但這個過程中你的方法論就是要做非常多的創新和嘗試、會有很多試錯的成本,所以這兩個差別還是很大的。
事實上,這兩個派別并不是截然獨立的。
首先,對經驗派來說,每天都有很多人告訴他很多看起來不錯的創業方向,他必須在充分吸收自己或別人經驗的基礎上,做出獨立判斷和思考,而這多少用到了邏輯派的技能。
第二,對邏輯派來說,太陽底下沒有任何事是完全創新的,在進行邏輯推導的過程中,總有一些過往的經驗可以進行參考。例如共享單車雖然始于一個構想,之前也沒有人做過,但同屬于共享交通的滴滴和Uber,無疑能為其提供一些啟示。通過理論分析之后去類比一些經驗,就可以在里面去琢磨一些規律。
第三,哪怕一開始是作為經驗派去選擇了創業方向,在創業的過程中,也往往會碰到需要用邏輯派的思路解決的問題——例如以團購起家的美團,也不是永遠耗在這一個業務鏈上,而是通過做團購打下的基礎,又做了外賣、做了其他的業務。我們還是拿開餐館來舉例,你開5家、10家餐館的時候有很多現成經驗可以學習借鑒,但當開到1000家,做成行業第一的時候,就沒有前例可供參考了,只能按照市場邏輯自己做。也就是說到后來自己進行創新走得更快的時候,自己就成為別人的經驗了。
第四,經驗借鑒不見得都是有效的,一個經驗在其他地方有效,在另一個組織里面可能就不見得有效。
綜上,尋找創業方向有兩種路徑,通過這兩種路徑尋找到的創業方向,所需要的團隊能力和方法論并不完全相同。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兩種路徑并不是完全互相獨立運用的,要學會進行有機結合。更重要的,尋找創業方向并不是一件一勞永逸或者一蹴而就的事情,第一個切入點很重要,但如果切入點沒有預期那樣大的機會也不必過于失落,一個成功的企業必然要時常以現有資源和業務為依托,進行再次創新創新,方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