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 2001 年的一個年會上,有個企業家提出這樣一個觀點,他說評價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是否強大靠什么標準呢?他認為不應該靠大小和機會多少,最關鍵的是這個國家有多少國際知名品牌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這說明國際上對品牌意識看得非常重。
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在研究這個事情。我對福耀人灌輸的思想就是抓好「四品」。
第一品是人品的品。要想創品牌,首先要有人品。實際上品是道與德的結合。我們的祖先提倡敬天愛人,現在的敬天更多方面上不是敬天上的天,而是遵紀守法、遵守功德,愛人是愛天下人。如果企業家想創品牌,必須做到不走私、不偷稅、不坑不騙。比如作為一家上市公司來講,允許虧損,也允許股東的關聯交易,但你必須公開把這個事情講清楚。
敬天是前置的條件,愛人更是不可或缺。要想真正有人品,沒有修到位還不行,道與德的結合才是品的概念。
人品不好不僅會成為眾矢之的
還有可能面臨冰冷的鐵窗
第二品是產品的品。要想企業能夠出名,產品必須適銷對路。品牌是社會的需要,而且你要做得精致,負責任,敢于挑戰未來極限,敢于擔當。這些事情需要企業家本身為自己的行為、為國家和社會的需要去負責。
同時,你必須很熟悉商道的操作方式,你為什么會做這個產品,這個產品的消費群體是誰?他憑什么買你的?比如,現在年輕人喜歡上網,「雙11」的時候,你把老人家的東西做了一大堆,掛到網上去賣,賣得動嗎?這是年輕人的事情,跟老年人沒有關系。
這時你最好研究這些18、19 歲孩子的心態是什么,特別是女孩子的心態,這些事情能促進你的銷售。但你不能借這個機會來投機,需要投其所好,但必須保質保量。這種修行就是功德,明白這些你才能懂得怎么做生意。
做產品就像編排魔術,精益求精
讓大家永遠無法移開目光
第三品是品質的品。品質需要靠管理來保證質量,企業的管理無外乎是導向手段、考核手段和經濟手段。但同時還需要你真正對生產、對質量管理非常內行,而且還要修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工藝水平、操作能力達到了高標準,這是我們企業家的功德所在。而且只有道與德的結合才能體現品牌真正的價值,體現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第四個品是品位的品。你全面做到了敬天愛人,做到了凡事考慮社會需要,有了報國為民的心態,體現了企業家的擔當,而且長期堅持做下去,這樣就會受到社會尊重,同時也就塑造了企業的良好形象,這時品位也就出來了。就算可能企業不大,但也會受人家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