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是古老的東方思維,孟子說“仁者如射”,這句話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聯想復盤文化的精神。是說射箭這個人,擺好姿勢把箭射出去,如果射不到,不要埋怨客觀原因,而是要從中間吸取某些營養。
復盤被總結為聯想文化中方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進一步把它變成一個組織學習的方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柳傳志先生的獨特思維及對人才觀、領導力的創見。
復盤思維
1、何為復盤?
“復盤”這個詞最早來源于棋類術語,也稱“復局”,指對局完畢后,復演該盤棋的記錄,以檢查對局中對弈者的優劣與得失關鍵。每天“打譜”,按照棋譜排演,有效地加深對這盤對弈的印象,也可以找出雙方攻守的漏洞。
復盤被認為是圍棋選手增長棋力的最重要方法,尤其是自己和高水平者對弈時,可以通過他人的視角看到自己思考不足的地方,從而將別人的經驗化為己用。圍棋棋手的訓練方法很簡單:不斷下棋,簡單復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方法最單調但也最有效。
通俗來說,復盤就是把當時「走」的過程重復多遍,并且主動思考為什么這么“走”,下一步應該如何設計,接下來的幾步該怎么走。
從棋陣來看,復盤是攻守結合的切磋,從心理戰來看,能更好地對比雙方的心理思維,最終總結出所謂的“套路”。當“套路”熟捻于心,就自然能達到高手的境界了。
下棋可以“復盤”,商業模式和個人管理亦如此。差別在于心態和眼界的不同。復盤作為一種常用的工具,幾乎可以運用到任何人和事相關聯的介質中。
它區別于總結,需要去個人化,完全回歸到實物原生狀態,解剖所有與其相關聯的環節,一件一件去回憶、分析,最終需要得到一個更好的可能性。
總結起來,復盤的關鍵在于及時、迅速、有效與反復。
2.為何要復盤?
當然不用這個方法論的商業精英也大有人在,并不是說不復盤就不能成功。我只想強調一個觀點,復盤沒有任何損失,而且可以隨時反饋當下的情況,不讓下次的“更好”和自己擦肩而過。
復盤對于參與的所有個人而言,有時候也是一次殘酷的自我解剖的過程。
復盤的好處,簡單歸納如下:
1)不在同一坑里跌倒,避免重復犯錯;
雖然每次實踐都不可能做到百分百完美,但在復盤的時候,我們知道哪些地方做得不盡如人意,原因是客觀還是主觀。如果能找到一些之前沒有注意的坑,對自己而言也是一個大收獲。
同樣的錯誤不再犯,是復盤追求的第一層次的目標。戰術上的查漏補缺具有歷史性和環境因素干擾,不易簡單復制。但是有了戰略層面的升維,戰術上的重復犯錯將可以降低甚至杜絕。
2)知道團隊強弱項,合理分工;
復盤,到底在復什么?其實就是人和事,兩者缺一不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弱項,如果分工合理,長板效應會更突顯。反之,短板效應的危害也是有目共睹的。復盤追求的第二層次的目標,在于了解團隊中的每個人,實現合理分工,最終的目標,不是彼此牽制,而是彼此融合和互促。
3)知己知彼,磨練內心;
復盤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跟下一盤棋一樣,都是彼此在斗智斗勇。過程中對自己心理上的成長和錘煉,是復盤第三層次的目標,也是個人和團隊在這其中獲得的最大收獲。
4)知道如何能更好,勝在細節;
在全盤當中,存在著各個細微的環節,這些環節環環相扣,最終導致了結果。所以復盤的過程,也是將細節重新暴曬的過程。知道了哪些地方有可能更好,才能在下一次實踐中迭代和升級。
3.如何復盤?
復盤的四步驟:
第一個步驟,回顧目標:當初的目的或期望是什么;
第二個步驟,評估結果:和原定目標相比有哪些亮點和不足;
第三個步驟,分析原因:事情成功和失敗的根本原因,包括主觀和客觀兩方面;
第四個步驟,總結經驗:需要實施哪些新舉措,需要繼續哪些措施,需要叫停哪些項目。
上面的四個步驟,還可以拆分成八個具體的流程:
1)回顧目標:就是回顧復盤事件的目標。將手段當成目標是我們常見的錯誤。回顧目標時,需要將目標清晰明確地在某一個地方寫出來,以防止參與復盤的人員中途偏離目標。
2)結果對比:結果與目標的對比,有四種可能產生的情況:
結果和目標一致,完成所設目標;
結果超越目標,完成情況比預期還更好;
結果不如目標,完成情況比預期要差;
在做事的過程中新添加了預期沒有的項目。
結果對比的目的不是為了發現差距,而是為了發現問題。
3)敘述過程: 過程敘述的目的是讓所有復盤參與人員都知道事件的過程,這樣大家才有共同討論的基礎,不要浪費時間在信息層面。
4)自我剖析:自我剖析的時候,要客觀,要能夠對自己不留情面。自我剖析是去分辨事情的可控因素,搞清楚到底是因為自己掌控的部門出了問題,還是別的部分出了問題。
5)眾人設問:通過眾人的視角來設問,這樣可以突破個人見識的局限。設問要探索多種可能性以及其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