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先生提出,在互聯網時代,產品質量的標準應由用戶定義,企業要生產用戶需要的產品。業內專家表示,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海爾對質量標準的新觀點,對企業的創新發展思路有重要的啟發作用。
??“質量標準是由用戶定義”的觀點,源于海爾一直“致力于滿足用戶需求”的理念。在海爾的發展史上,一直堅信用戶永遠是對的,并以用戶需求倒逼企業的改革和提升。在海爾創業早期實施的名牌戰略、后期的多元化戰略、以及2005年開始的全球化品牌發展戰略,和當前正在進行的互聯網化改革,都是為了滿足用戶在不同時期,不斷變化的需要。因此,張瑞敏強調,在產品質量上假如以不變應顧客的萬變,則錯在企業,也難免被市場淘汰。
??而如何保證企業能夠及時響應用戶需求,則需要海爾的人單合一機制。通過人單合一,將質量在市場上的結果及時真實地反饋給具體的員工,自主管理班組的協同將質量隱患消滅于萌芽中。在人單合一機制下,企業只有平臺主、小微主和創客三類人,三類人以并聯生態彼此協作,實現資源、研發能力和客戶需求,從而自主地為用戶提供產品。而傳統的瀑布是研發流程,產品從提出概念到上市需要經過六個步驟,才能驗證是否能夠滿足廣泛用戶的需求。若不能滿足需求,不被市場認可,則企業前期投入將全部變為沉沒成本,增加庫存壓力,降低經營效率。
??在不同的時代,用戶有不同的質量訴求。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中,用戶的質量訴求表現為在對全流程體驗是否滿意。這要求企業的研發、制造和市場各環節都要發生顛覆。在研發環節,海爾提出“世界就是我們的研發部”。比如,海爾的創客發現懷孕的年輕媽媽們提出希望躺著看電視的需求,于是在網絡上開放地尋求解決方案,吸引了來自美國硅谷和武漢光谷等全球各地的一流資源,很快能夠滿足孕婦躺著看電視的I see Mini就開發出來。在制造環節,則需要實現產消合一,像海爾的天鉑空調,通過眾創定制進行研發生產,所有生產的產品均已經被用戶預訂,銷售環節在生產之前,因而不會產生任何庫存。在市場層面上,海爾正在努力實現電器到網器的用戶圈,建立創新用戶體驗的社群經濟體系,從而形成用戶提出意見,小微企業研發生產,用戶反饋意見,小微企業及時迭代改進的正向循環。
??當前,我國正在實施供給側改革戰略,生產用戶需要的產品,增加有效供給,提高企業要素生產效率,都是題中應有之義。而海爾由用戶定義質量標準的觀點和措施,無疑為更多企業按照供給側改革的方向進行創新提供了重要的借鑒,也可望成為未來中國制造業企業發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