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佐斯在選擇創業時,老板多方挽留。他也不確定自己創業是否能成功,在他作出決定之前,他做了一個最小化后悔表,“假設自己80歲高齡時,對20歲時沒有創業會不會后悔?”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他不會因為自己沒有成為更高階的職業經理人而后悔,但是如果沒有創業他一定會后悔。貝佐斯后來還將這種邏輯應用到他的個人生活中,每當他不得不做出重大決策時,他常常會以這種方式來思考問題。
這就是“逆向工作法”,其最關鍵的就是找到你一開始做這件事情的最初目的,然后根據這個目的去工作。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技能導向法”則主張“我們擅長做什么”、“通過做什么,還能再做什么?”盡管不少時候,技能導向法是一種有用并且一定程度上奏效的商業模式。但如果沉浸于此,就會喪失創新的動力。
喬布斯領導的蘋果公司采取的常常是“技能導向法”,蘋果公司的創新往往是技術的變革以及喬布斯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結合的產物。在這個方法下,企業更傾向于領導客戶,改變消費觀念,讓顧客接受它的產品和理念。
而貝佐斯認為,亞馬遜網站設計的總體哲學是對客戶友好,應該將注意力放在顧客身上,而不是網站上。他的目標不僅是讓瀏覽書籍變得更容易,而且要讓這成為一種愉快的體驗。
正是在這種哲學之下,亞馬遜發明了“一鍵下單”功能以方便顧客購買;還有“書內閱讀”、“書內搜索”功能,獲得了廣大顧客尤其是大學生群體的喜愛和追捧。
正是這種為顧客著想的態度贏得了顧客的好感,亞馬遜的書評區更像一個社交平臺,人們在這里暢所欲言,也正因為通過這種方式建立起來的顧客群體和良好口碑,亞馬遜的圖書銷量不斷提升。
貝佐斯認為,為顧客帶去好的用戶體驗,是一家企業能夠永遠堅持下去的事情。具體落地到產品策劃上,他的思路是,先搞清客戶要什么,再進行逆向操作。
在2008年的致股東信中,貝佐斯就寫道:亞馬遜采用從顧客需求出發的“逆向工作法”,來了解客戶需求,耐心探索,不斷磨練,直至找到解決方案。
1、Kindle
這個產品花費亞馬遜數年時間,硬件并不是亞馬遜擅長的,此前從未設計或生產,并且還牽涉到資金問題。但是,貝佐斯并沒有一點動搖。他是那種“一旦有了這個點子,就不會因為技術的局限性而改變最初設想的人。”kindle的目標是打造一個生態圈,插足影視、音像市場。由此,亞馬遜成為蘋果iTunes生態系統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2、智能硬件Echo(一款智能音箱)
亞馬遜智能硬件Echo部門副總裁邁克·喬治說,Echo的誕生,起源于一個偽造的、假裝有抱負的新聞稿,這個新聞稿是亞馬遜內部逆向工作法的第一步。
每當有人想出一個新的創意時,亞馬遜的大佬們會問,這個產品對用戶來說最重要嗎?它能夠改變行業的游戲規則嗎?我們能做出來嗎?
然后開始逆向工作法的第一步:先寫出一份新聞稿,暫時忽略所需要的技術。寫完新聞稿,亞馬遜的團隊還會寫一個“常見問題解答”手冊,里面會解答每個有可能受到的問題,就像真發了新聞稿一樣。“我們以同樣有抱負的方式回答這些問題,在那一刻忽略掉技術障礙。”
接下來,與新產品相關的專家會展開具體討論。從副總裁到初級軟件開發人員,都會在一個屋子里共同討論,這時每個人都有義務發言。因為亞馬遜給工程師們的格言是:人人都要有主見。
亞馬遜希望所有與新產品相關的人相信自己與這個項目有關。邁克·喬治說:“屋子里的人如果覺得哪里錯了,勢必要大聲說出來,因為一旦整個團隊都同意了,這代表所有人都贊成。”接下來,“如果我們覺得自己手里有了什么可做的,就會執行”。
貝佐斯1995年7月16日創立亞馬遜。21年后的今天,亞馬遜市值已達3400億美元,成了全球最大網絡零售商,第二大互聯網公司,僅次于Google。
現在,世界頂級公司都在角逐云計算市場,而正是因為貝佐斯堅持把戰略建立在不變的事物上,使AWS在云計算領域攻城略地,微軟Azure、谷歌GCE、IBM Softlayer和阿里云四家的市場份額加起來也不及一個AWS(AmazonWebServices)!
貝佐斯領導的亞馬遜,抓住了時代的機會窗,順勢而為,成了新的經典。哈佛商業評論如此評價他:“他創造了一種商業運營的新哲學。”
在一剎那接一剎那的變化的互聯網時代,企業經營者該如何制定自己的戰略?貝佐斯說:
“我常被問一個問題:‘在接下來的10年里,會有什么樣的變化?’但我很少被問到‘在接下來的10年里,什么是不變的?’我認為第二個問題比第一個問題更加重要,因為你需要將你的戰略建立在不變的事物上。”
把戰略建立在不變的事物上,不是貝佐斯心血來潮,這是他深思熟慮的邏輯:
“我們把精力放到這些不變的事物上,我們知道現在在上面投入的精力,會在10年里和10年后持續不斷讓我們獲益。當你發現了一個對的事情,甚至10年后依然如一,那么它就值得你將大量的精力傾注于此。”
在瞬息萬變的世界有不變的事物嗎?
貝佐斯當然知道客戶需求在變化,當然知道客戶對性價比的追求是無限的。在商業上,這個不變的事物就是以客戶為中心,就是客戶對性價比的無限追求,就是分分鐘要最大的價值與最低的費用。
貝佐斯讀懂了商業上這個不變的事物“一”,讀懂了這個商業上的萬物一體之道,于是他的亞馬遜戰略20年非常清晰:
亞馬遜20年,把戰略建立在不變的事物上;同時提供無限的選擇、頂級的購物體驗和最低的價格。
客戶追求更好的性價比是無限的,客戶永遠追求的是價值最大化、費用最小化。客戶不變的追求,就是商業的大道。
20年來,貝佐斯抱元守一,恪守商業上的“一”,以不變應萬變。無論對手怎么變化,無論是零售行業還是高科技的云計算,他始終抱定這個很傻、很笨、很樸素的戰略,一條路走到底!
他說:“最開始我們就是以客戶為出發點,現今只是回到起點,為了服務好客戶,我們學習所有需要的技巧、開發和建造所有需要的技術。”
把戰略建立在不變的事物上,是在說一個天大的事。客戶與你生命是一體的,他的痛就是你的痛。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客戶心為心,就成為必然選項。把戰略建立在不變的事物上,就是敬畏和肯定人的最高價值,就是把戰略建立在萬物一體的宇宙規律上。
貝佐斯發現,一件事做透了,一透一切透!一切即一,一即一切。貝佐斯抱元守一,才可以抓住轉瞬即逝的真實機會。因為,所有眼花繚亂的機會、機遇、機會窗,都產生于那個不動的“一”。
逆向工作法,要求以終為始。以最終目標為靶子,一切都從那里出發。在這個方向性問題上,要么選擇,要么不選擇!把這個思維貫徹到商業上來,就是真正以客戶為中心。最終客戶的痛點、服務體驗,是所有一切的價值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