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是否此山最高,或者另有高處比天高?”電影《美人魚》的這句歌詞讓我印象十分深刻:你玩的再高明總會有玩的更高明的。營銷也是一樣,就拿春節期間高鐵上的萬家樂與驢媽媽合作形式來說,不禁感嘆: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這般合作要不是在高鐵上也沒法稱之為經典之筆!在此借題發揮,聊一聊那些在高鐵上的國產品牌營銷大作。
讓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背景:21世紀的今天高鐵發展已經成為最熱門的話題,高鐵也成為當下最時尚的出行方式。隨著高鐵發展的一路飄紅,由其衍生出來的一系列的附加產業也是赤手可熱。
有調查表明乘坐高鐵的人群68.9%以上擁有大專以上學歷,個人月平均收入為6336.6元,家庭月平均收入過萬元。高學歷、高收入、高消費能力的“三高”人群最青睞高鐵出行。高鐵乘坐群體大都生活水平較高,較時尚前衛,對新興事物比較敏感。
看見沒?面對這樣的人群定位,沒有點創新功夫廣告真是拿不出手啊!那么,我們的國產品牌是怎么玩的這場廣告投放游戲的呢?
萬家樂:旅途驚喜
春節前后,萬家樂、驢媽媽看似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行業代表怎么會玩耍到了一起?粗看的話,感覺就是個由萬家樂牽頭的廣告營銷而已,察覺不到什么創新端倪。不過,若是親身玩味一番的話,你可能會發現這就是傳說中的“情懷”、現代科技帶來的便利啊!
首先,騰訊2011年推出的“微信”在近幾年來可謂是發展最為迅猛的移動社交網絡平臺。到2016年,其日均登錄用戶達5.7億。用戶除了用作社交、收發紅包之外最常用的莫過于就是掃二維碼了,畢竟哪里有二維碼哪里就有驚喜,可謂地球人都知道了!
再者,每逢佳節倍思親,何況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春節呢?當人們都懷著思鄉之情踏上回家的路途,腦海里閃現的多半都是家里的親人以及那些一起長大的發小,回憶起曾經與他們的過往,美好而又純真。而萬家樂在營銷上則感同身受一般玩上了“情懷”。旅客只要掃二維碼就會鏈接到“我家第一臺熱水器”活動,活動就是要網友曬出家中曾經使用的第一臺熱水器,說往事談故事,這不正是旅途中人們的所思所想嗎?
當然,春節時段坐高鐵的也不總是回家的人群,也有趁著過年那幾天人少走南闖北看看世界的。就此,萬家樂又在情懷的基礎上又帶上了旅游行業代表——驢媽媽。一個負責情懷,一個負責吃喝玩樂,就醬借著節日之際順勢而為了一把,為旅客奉上了一次難忘的旅程。
格力:出手不凡
先看看時下營銷紅人“董姐”的格力吧!有錢,任性!上來就是冠名!當然,砸錢不算什么創意,格力也不是只會撒錢的暴發戶。格力高超之處在于讓旅客們在舒適的車廂內,享受著適宜的溫度,恰當好處的說清楚了一件事——高鐵車廂內的空調是格力造的。
可以說,這種品牌列車的冠名,是一次與高鐵攜手并進,宣傳高鐵營銷的成功范例。
小米:劍道在劍外
當然,還有玩得更深的創意!
還記得小米4c手機發布時,雷軍口中的“高鐵模式”嗎?據說在坐高鐵時,小米4c的高鐵模式可減少信號偏移,矯正網絡卡頓及掉線。
而目前最新的消息顯示,小米5也將支持這一功能。小米手機BSP產品經理@小米阿杜剛剛在微博上說,小米5同樣帶有高鐵模式,搭配小米吃到飽套餐在高鐵上的體驗相當給力。
是不是有點劍道在劍外的感覺了?看來“另有高處比天高”是真的嘍!
榮耀:醉翁之意不在酒
去年年底,一場“榮耀帶你回家-榮耀7公益送票行動”的活動刷爆大學生的朋友圈。這個由榮耀和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聯手打造的活動,主要針對北上廣深四地高校學生,以現場抽取的回家火車票,作為特別獎學金饋送給廣大學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榮耀此舉不在賣手機,而在情感溝通;不止是送票,而是精神營銷。年輕人,你可以不買我的手機,但我賭你會通過我的所作所為,尊敬我的品牌,認同我的理念,至少可以做一個潛在客戶吧。這是營銷的高境界,對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品牌理念的認可,遠比買一部手機的價值高的多。
江山旅游:“賠本”賺吆喝
去年這個時候,在江山開往北京南的G46次列車,無論是站臺門貼、LED滾動屏,還是報站廣播,都充滿了江山元素。高鐵開通后,江山市旅游部門在8組列車共64節車廂內投放了宣傳廣告,提升江山旅游在高鐵列車上的傳播價值。
如果說在高鐵車廂內僅僅是硬廣告宣傳的話,那么,從高鐵開通之日起推出的為期兩個月的“一元暢游江山”活動,則是成功的軟廣告。這樣的“干貨”,贏得了游客們的心。短短兩個月時間,江山景區共接待高鐵游客5.5萬人次。
一元錢,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與高鐵開通這一大事件結合起來,卻激起千層浪,產生了神奇的營銷效果。這其中,一元錢成了一個噱頭,代表著便宜或者免費。在免費的營銷模式里,硬件以成本價出售,零利潤,依靠增值服務去賺錢。雖然門票只要一元錢,但是游客們的吃、住、行、游、購、娛,都在為江山旅游經濟作出貢獻。如此算來,一元門票換來的收益并不小。
借用金星在一次訪談節目中說過的一句話:“有錢可以任性,但有錢不一定能拍出好的廣告,好廣告需要好的創意!”沒錯,好的、有效的宣傳銷售手段不是以花了多少錢為標準,而是通過好創意帶動銷售額增長多少為標準,讓我們期待更多上述創新案例出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