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企業運營效率的提升,是指企業通過數字化,實現日常運營的更準、更快、更高、更優,進而更強。運營效率提升主要體現在內部流程效率提升、資源/資產使用率提升、柔性化和敏捷性提升,以及成本結構優化等幾方面。
1. 內部流程效率提升
一般性制造企業核心價值鏈主要由新產品開發、產品試生產到量產、訂單交付、市場、銷售及服務等流程組成。
在新產品開發和試生產階段,通過基于物聯網和仿真等信息技術基礎上的產品數字孿生和工藝數字孿生等的應用,可以大范圍地進行虛擬設計和虛擬驗證,在降低新產品開發成本的同時大大縮短新產品開發時間。
在訂單交付階段,應用供應鏈優化和CPS(信息物理系統)等技術,在精益生產指導下通過信息技術的指導進行人、機、料的精確匹配,從而實現一個流生產,可以大大縮短客戶訂單交付時間。
在物流計劃和配送環境,應用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進行物流配送的自動化、模擬和優化,實現按需配送(JIT/JIS,Just in Time/Justin Sequence),從而大大提高庫存的周轉率。
內部流程的優化,本質是基于數字孿生的虛擬化、整體優化和執行環節的精確匹配實現資源(人、物料、技術、資金等)的快速流動和周轉。
2. 資源、資產的利用率提升
資源、資產的利用率提升主要指原材料的有效利用率(比如減少工廢料廢),產成品合格率、資產利用率等的提升。
以設備綜合運營效率(OEE,Overall EquipmentEffectiveness)為例,OEE提升5%,設備的有效產能提升在10%左右,尤其是當OEE比較低的時候,提升OEE的效果更為明顯。根據筆者的觀察,很多制造企業的OEE在85%以下,在不增加投資的情況,通過優化工藝參數、優化作業順序、提升加工質量,等等,可以顯著提高OEE。
OEE的改進需要通過物聯網等技術實時采集設備運行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尋求改進措施。
3. 柔性化和敏捷性提升
隨著供應過剩,個人消費品生產的出路之一是個性化定制,即根據消費者個人喜好來進行產品的設計和制造,這對現在實現批量化生產的流水線作業是個巨大的挑戰。為了支持個人性定制生產,工廠的很多設備將主要是通用設備(General Machine)。針對產品的個性化要求,加工的工序參數由中央計劃和控制系統來決定并推送到設備終端,這種作業是高度柔性化的。
在產線柔性化的同時,工廠的人機界面將更加友好,員工不需要做選擇或判斷,只需根據系統提示進行操作,一個員工可以勝任多臺設備的操作。零學習的人機界面,確保產品調整時員工能夠即時滿足作業要求,不再是需要提前組織大量的員工作業培訓。
4. 成本結構優化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工成本上升是必然趨勢。人的優勢在于創新創造,重復性工作應該交給機器去完成。生產設施在自動化基礎上的智能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工干預,實現作業的少人化和客戶服務的自助化,從而寶貴的人工安排在創新性崗位上。
總體上,效率提升重點在于更少的資源消耗,更快的資源周轉,更高的有效產出,更少的人工干預。在ERP時代,通過ERP等IT系統應用也部分達到了這些目的,但很多作業仍然是手工完成,對員工綜合素質的要求比較高;在數字化時代,通過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應用,企業對資源的感知和掌控的程度更廣、更細、更實時,可以實現更高層次的精確匹配和優化。在精細化程度上,ERP時代和數字化時代,是“厘米世界”和“毫米世界”的差別。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gh_6b0db453cee1
上一篇:換季打造秋冬爆款新玩兒法
下一篇:企業成本控制精細化管理的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