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W博雅中國CEO曲宏:別讓中國品牌再被“卡脖子”
品牌
2021/04/20 17:29:47 4925閱讀
2020年至今,伴隨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國先后爆發,全球經濟承受巨大壓力;企業經營因停工停產、供應鏈斷裂而危機不斷,引發企業紛紛思考:如何在后疫情時代增強韌性,轉危為機?
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勝出,說到底需要降本增效,以產生更多收益、實現高附加值。根據產業“微笑曲線”,如果我們把企業的業務拆分為研發、生產制造和營銷三個環節,應該如何在各個環節實現降本增效呢?
在附加值較低的生產制造端,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可能是答案。日前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發布的《后疫情時代中小企業全鏈路數智化轉型洞察》顯示,企業數智化轉型成熟度越高、轉型起步越早,企業受疫情負面影響越小。無論所屬行業或企業規模,在數智化能力綜合得分為“高”的企業中,有45%的企業在疫情中不受影響或影響正面,而在得分為“低”的企業中,這一比例僅為22%。
在補足生產制造端的短板后,企業更需要在研發和品牌這兩個高附加值的長板領域謀求突破。
國際知名公關公司BCW博雅中國區CEO曲宏近日發布一封員工信,其中談及中國經濟的未來時也指出,中國經濟正不可逆轉地向微笑曲線的兩端攀升,即左側的科技研發和右側的品牌營銷,以完成從量到質、從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的演進。這是大勢所趨,是中國經濟的未來。

曲宏進一步分析,無論是科技研發還是品牌塑造,帶來的都是一個方向性的轉變,一種思維方式的變化。即“向上”創造新價值,無限價值;而非“向下”控制成本,有限成本。他在信中寫到:“以創新為產業驅動力,和構建看不見摸不著的品牌軟實力——這是很多中國企業尚不熟悉和擅長的領域,也是和歐美成熟跨國企業相比,存在的主要差距。但中國企業終究會補上這一課,跨過這道檻兒。”
盡管我們早已成為制造大國,然而細數我們生活中的奢侈品牌、豪華品牌,卻不出美日德英法意,鮮見國產品牌的名字。究其原因,西方國家制造業發展早,在歷次產業轉移浪潮中將低附加值的生產制造業務不斷外包、離岸化,賺錢一是靠高端研發,也就是“卡”發展中國家“脖子”的環節;二是靠品牌營銷制造品牌溢價。英文中“premium”一詞同時含有“豪華”和“溢價”兩個意思,互相定義。豪華品牌、奢侈品牌的買家賣家都清楚,消費者本可以找到“made in China”的平價替代,之所以選擇這些大牌,就是要支付這份溢價。
這種消費行為是交“智商稅”嗎?無論如何,這是市場經濟下消費者的選擇自由。對中國企業來說,如果產品沒有品牌溢價,企業的利潤率就上不去,自然難以應對疫情、供應鏈斷裂、物流延期等不確定性沖擊。我國企業在科研端面對的“卡脖子”現象,其實在品牌端也一直存在。
中國企業應如何構建品牌軟實力?曲宏指出,挑戰帶來機會;中國經濟新一輪巨大變化可能才剛剛開始,主升浪在后面。“我們的使命和機遇也相伴而生 —— 助力中國企業在微笑曲線的右端向上攀登。”
具體而言,企業應改變傳統以關系驅動或執行驅動的公關思維,轉而以策略為驅動,構建更加宏觀、更加完整和更加長期的公共關系戰略和體系,也就是“戰略性公共關系”。曲宏觀察到,隨著企業公關戰略化轉型,公共關系與廣告營銷的邊界也在消融。二者的本質都是幫助企業建立更加受人尊重和喜愛的品牌形象,維護與消費者之間的良好關系,底層邏輯沒有區別,頂層設計也應該融會貫通。
曲宏判斷,在未來,隨著中國企業向微笑曲線右端攀登,它們將更多謀求“策略+多功能融合”的一站式綜合品牌營銷支持。
博雅1985年應新華社邀請進入中國,傳統優勢正是企業傳播和策略見長。曲宏在信中說,博雅的目標就是有效發揮公共關系的前置策略優勢和廣泛維度優勢,同時進一步豐富內容的表達形式和渠道的傳播廣度,從而順應需求,為客戶提供與時俱進的戰略性公共關系與品牌咨詢綜合服務。為此,在加強策略、內容、媒體關系等傳統優勢的同時,還將著力構建更全面的上下游能力,搭建更廣泛的數字傳播生態。
據悉,盡管受疫情影響,博雅中國2020年營收逆勢上漲;同時因為業務擴大,人員規模反而在上升。這從側面說明,策略驅動的整合傳播優勢正在幫助博雅贏得更多業務。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可扭轉地增強,中國品牌的未來也必然是光明的。在正確的品牌與公共關系策略加持下,相信我們的民族品牌終將告別“內卷”,駛向品牌價值的廣闊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