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傳言頗多,電商市場界比較重磅的一則就是騰訊投資京東,作為京東的基石投資人,而同時將易迅并入京東,騰訊的開放平臺也向京東輸出流量。如果這則消息屬實,那么不如直接說,騰訊退出電商。
電商對于騰訊是第一痛,怎么也做不起來,搜索就是第二痛。這兩痛其實都早被騰訊處理過了。2012年騰訊架構重組的時候,就讓電商獨立了,然后送了10億美金的嫁妝去自生自滅了,易迅也是后來收購的產物,也是騰訊B2C的小獨苗,挑戰京東的唯一希望----這里說挑戰阿里就有點罵人了。我一直說,如果易迅想贏京東,
除非騰訊自己用Q幣進貨。而現在如果騰訊入股京東,易迅就會成為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而一旦易迅分崩離析,而騰訊又并沒有對京東的掌控權,基本就等于退出了電商領域,而這個投資無非就是雖然我不行了,但也不會讓阿里獨大的節奏。雖然不能說京東就一定能顛覆阿里,好在比易迅干的還是能好一些,雖然收益上沒有什么變化都是賠錢,但起碼心里舒服很多。畢竟之前旗下的電商才是一百億銷售額,一下變成了一千億,KPI上還是舒服了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騰訊的搜索業務上,騰訊投資搜狗的方法和當年處理電商業務差不多,投資后的發展,也和電商差不多。最后的結果我倒覺得,沒準也差不多。如果360們最后打破了百度的壟斷,騰訊入股百度也并非不可能。在三巨頭的競爭中,百度顯然已經落后了一大個身位,三巨頭可能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變成二巨頭。目前騰訊系和阿里系顯然都已經通過并購構筑了非常完整的生態帝國。比如阿里通過入資微博、陌陌、高德地圖、美團、UC等,從互動到IM到O2O到移動互聯網入口都一應俱全,拉近了自己在社交上和騰訊的差距。而騰訊則通過入股金山、搜狗、大眾點評等,在安全、瀏覽器、O2O上做了深化,考慮到雙方在電商支付和社交關系的巨大優勢,這些短板的彌補顯然讓自己的城防更加穩固,地方越圈越大自然就等著磕碰的那一天。而百度收購的91無線和pps,則顯然還無法湊成完整的戰略,比起阿里和騰訊,在PC端流量急劇下降的今天,顯然更加危機四伏。百度和阿里騰訊的差距越來越大,和后面360的差距卻越來越小,顯然不是一個開心的事情。
言歸正傳,結合騰訊入股大眾點評來看,騰訊對電商顯然信心不足,而對O2O則過于信心膨脹。總體說來,O2O市場顯然比電商市場更大,但情況卻更復雜,發展時間也更短,模式也更模糊,唯一的好處就是微信裝機量很大,有一些先天優勢。而電商放棄了從戰略上確實損失了一大塊,沒有了獨立發展的機會。但這一棄子卻不見得會影響大局,反而有可能會打開一片新的局面,輕裝上陣。不過按照騰訊不撿錢算丟的性格,這個玩法賠錢事少,體面事大,所以更多的人還是認為這是一個謠言。
當然,是不是謠言都沒有辦法改變騰訊在電商和搜索等領域的失敗,唯一的差別就是騰訊要放棄還是死撐,在之前的互聯網環境中,各領域都有挺大的空間,足夠騰訊的老二跟隨戰術發揮。但到了移動互聯網,PC流量入口下滑,手機展現內容有限,用戶入口分散的情況下,恐怕玩法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而騰訊在手游上也面臨很大的問題,雖然微信游戲還是占了手游很大一部分收入,但是卻被隔絕在主流手游市場之外,等于是單體系內循環。而其他競爭對手紛紛蠶食手游市場,無數手游廠商迅速崛起,這都是在分化市場和玩家。微信起點太高,高起點必然帶來用戶的逐步流失和下降,而起點低的各路玩家多少都可以贏得一部分用戶,騰訊的游戲霸主地位,恐怕也會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被動搖。
這是一場天王山的戰役,所有人都會有幸看到,一個時代的結束,和一個新時代的誕生。
上一篇:企業如何玩轉“微營銷”
下一篇:成功銷售的計劃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