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發表時間:2019/3/19 10:55:45??來源:《中國藝術報》??作者:mumuh??
文化 發表時間:2019/3/19 10:55:45??來源:《中國藝術報》??作者:mumuh??
??互聯網和手機等移動終端已經成為今天人們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面對著變革如此迅速的社會環境,一部分傳統文藝的表演者認為傳統文化藝術即將衰落凋謝,一時唱衰聲一片,紛紛離去,“另謀高就”;而另一部分人依然堅持著他們對傳統藝術的熱愛,坦然地接受著社會環境的變化,不再“談網色變”,而是積極地適應社會形勢,在保持著自身藝術本色的同時,擁抱互聯網,走上了“互聯網+傳統藝術”這條“時髦”路線。
??毋庸置疑,“互聯網+傳統藝術”這條路線給傳統藝人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首先,網上付費欣賞可以拓寬觀眾群體,增加表演者的收入,穩定他們的內心,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其次,網絡世界青年群體居多,而傳統文化藝術要想更好地傳承,抓住青年這個大群體勢在必行。再次,新的銷售模式可以最大限度提升作品的價值。傳統文化藝術的現場表演往往是一次性消費,作品的價值體現有限,而在網上進行線上銷售,制作一次作品就可以長期銷售,這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價值。最后,更有利于傳統文藝表演者潛心鉆研藝術作品,為觀眾提供優質的文化藝術作品。根據涂爾干的“社會分工理論”,自歐洲工業革命以來,人們按照社會的需求有著不同的分工,而這種分工不是將社會各個群體分隔開,而是讓社會成為一個更加相互依賴的有機整體。線上銷售有專門的銷售團隊進行管理銷售,這就讓傳統文藝表演者不必分心去管理市場,而是可以靜心將自己的有限精力投入到作品的創作中,只有作品足夠好,才能夠發光發熱,影響更多的觀眾。
??與此同時,雖然網絡新環境給傳統藝術帶來利好,但傳統文藝表演者也需冷靜,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要知道對于紛繁復雜的互聯網環境,這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任重而道遠。互聯網環境瞬息萬變,也許你剛適應了某種環境和模式,新的環境又產生了,而這對于傳統文化藝術而言是一種不小的挑戰。對此,筆者認為,首先傳統文藝表演者要體現出自己的文化節操,不要被暫時的利益蒙蔽雙眼,要戒驕戒躁,關注作品本身,提高作品質量,這才是生存之根本。其次,在保證作品本身藝術水準的同時,要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做出調整,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適應媒介變化需求,藝術呈現形式應多樣化;二是根據不同類別觀眾的喜好,推出符合他們口味的藝術作品,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為“衣食父母”所喜愛。最后,不忘初心,我們要清楚自己做傳統文化藝術表演的初衷是什么,只有想清楚這個問題,才能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真正做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華”。